萬物唯心造,你自己怎樣想才是重要

這個八月,要算的話應該是人生中最難捱的一個月(有沒有「之一」現在我都說不準)。這個月經歷精神去到一個接近崩潰的邊緣,然後知道這樣下去,誰也救不了我⋯⋯

上星期四,因為太辛苦,給林妹打了一個求救的電話,然後她主動給一個 HR agent 電話,代我詢問有否合適工作機會。因為她這舉動,也推動到我聯絡這位 agent,並做著接下來的事,包括整理 cv,填表格,約見 agent,這一步讓我從困苦中稍稍解救了出來。

然後那個星期五,在晚上上文學課之前,我到了駱克道圖書館。平常會在課堂前看一下當日會學習的文本,但這天我步向中文書架,從索書號000開始,看到的是一系列的心靈書籍,我拿了《你的煩惱和痛苦,都是假的》下來看,沒想到頗有得著,因以前我對心靈書籍是抗拒的。

對於大佬的心意,好像有透過這本書告訴了我。我的痛苦都是我自己製造出來的,我是能夠景隨心轉,還是只能夠心隨景遷?然後我知道了內心平靜對我的精神健康十分重要。我們會常常 care 身體的健康,怎麼就忘了心的健康?

文學課的魏晉時期既令人神往也令人神傷。亂世文人士途失意,不去當官的選擇,大多只有隱逸山林。但當官畢竟是文人的唯一出路,可以想像即使選擇隱逸,文人的內心也不會少了掙扎。

縱情飲酒,玄談,老莊,竹林七賢,為當時的人所推崇和歌頌,實際是給活於亂世的人的出口。對,我們不能時刻都沉重,因為這只會把我們逼得無路可逃。

萬物唯心造,是故,修心,才是長久之計。

祺老師給我們每人寫一張名信片,真的很有心思,這兩句是節錄自陶淵明的飲酒詩。

《偶然與想像》,我怎樣才能有這麼強的心志

《門常開》章節的教授如是說:

我不知道你人生發生了什麼事

但如果你周圍的人讓你覺得自己一文不值,不妨勇敢反擊

當權者試圖控制你的時候,也不妨大膽拒絕

去擁抱只有你自己知道,專屬於你自己的價值

單人匹馬是很痛苦,但你必須要這樣做

因為只有做到這點,我們才可以在某個瞬間和某個人

產生奇蹟般的共鳴和共勉

不過它可能永遠不會降臨

但如果沒有人做自己,它就肯定不會發生

大學生說:不是任何人都做得到,您的才華得到社會的極大認可,所以您才這麼說

教授回答:你說的也是,我多希望能夠在拿獎之前就和你說剛剛的話

但如果我沒拿獎,我們也不會出現在這裡

《偶然與想像》directed by 濱口龍介

兩人的相處,你記得東我記得西是常態吧

這兩個月每星期逢一五都去上文學課,文學課有中有西,中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士人的作品,有詩有書信,人物包括曹操、曹植、阮藉、嵇康(竹林七賢之首)等,西則是現代時期歐美文學作品,都是短篇故事(short story),作者有James Joyce, Kafka, Hemingway, Virginia Woolf等。

上星期五研讀的作品是Virginia Woolf的Kew Gardens,在這個公園裡,作者描述了四對不同的人,有一對夫婦、看護和老人、兩個大嬸和一對戀人未滿的少男女。第一節寫丈夫在公園邊散步邊回想從前向另一個女人求婚的事,丈夫也向妻子坦誠他想起了這一段,聽罷妻子大方表示,誰不會回想呢?

是的,誰不會回想呢?

如是,老師介紹了一首老歌給我們,叫 I remember,歌者是Molly Drake,內容是講兩人的記憶從來沒有交疊過,反映兩人某程度上的性格不合。

不過現實的經驗告訴我,記憶不交疊本是常態。同一件事,和你一起經歷過的某人,他可以完全忘了一些你牢牢記住的情節,然而他記得的你也可以忘得一乾二淨。只要你曾經和別人一起回憶過去,你就知道他記東你記西是尋常不過的事。

如果作為戀人,就不要計較這些。

曾有一個朋友表示,當我記得A,他記得B,不就可以完整了我們那段記憶?我聽了笑笑說,真是個正能量寶寶。